谈谈ChatGPT

春节期间,试用了ChatGPT,让我被惊艳到了。
大模型的涌现效果,能达到ChatGPT3.5的程度,着实让我有些吃惊,真是大力出奇迹啊。

在此之前,我一直认为本次AI技术革命已经接近尾声了:
1、在影像和视频方面,AI已经可以实现商业化:医疗影像AI诊断、自动驾驶、人脸识别、图像搜索、P图滤镜等;
2、在语音方面,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已经很成熟;
3、在NLP方面,简单重复任务可以较好完成,比如机器翻译、文本搜索等。但在复杂任务上,还处于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的尴尬阶段,距离商业化有较长的路需要走;
而且,无论是哪个领域,大家可以发现,AI还是只是一种能力、一个工具,也就是处于“业务X+AI”的模式。
就算AI是生产力,但想象空间也就那么大,因为领域已经被限制死了。

但ChatGPT改变了这个局面,聊天这个场景,可以让ChatGPT成为一个各种能力的插座。
也就是说,一个类似于ChatGPT的大模型,如果能快速整合各种外部能力,从“业务X+AI”,变成“AI+业务X、业务Y、业务Z”的模式,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入口,并从各种维度给人类带来全新体验。

钢铁侠的贾维斯(J.A.R.V.I.S.)还是保守了,我们有更广阔的空间,十分期待这个时代能尽快到来。

同时,国内大厂的大模型层出不穷,究竟谁能成功,还要看三个地方:
1、要有足够大量的数据
2、要有AI人才储备
3、要有足够算力,如果现在才去买显卡,就很难赶上了
国内满足这几点的有:百度、字节、阿里

最近看了一些ChatGPT资料,整理了一些相关示例:
https://github.com/neohope/NeoDemosChatGPT

其中多数例子,来源于极客时间徐文浩老师的课程《AI大模型之美》:
https://time.geekbang.org/column/intro/100541001?tab=catalog

================
补充0812:
当前国内大模型厂商,在底层方面依赖英伟达,在模型技术层面无法相互拉开差距,只能继续向上做:
1、在基础模型层面,支持各类开源模型,弥补自家模型缺点
2、在行业领域,开展合作,把垂直领域模型吃掉
3、在应用层面,也开始逐步布局
加上外资撤出,投资方的钱更难拿,围剿之下,AI方向国内的创业氛围就比较差了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*